你了解自我吗?1.自我的形成 自我的形式需要与外界发生连接,换言之人自我的形成在关系中产生。在客体关系理论中谈到 good object good me。 人们最早和社会发生连接是和父母的连接,形成与父母的关系(最初是和母亲的关系)。因此,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形成自我和探索自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成长中我们为什么与社会和朋友产生和谐或是冲突,或多或少都与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有关。 2.认识自我 在古希腊的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金顶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这句看似简单短小的语句,就这样篆刻在相隔几世纪之久的古老建筑上成为发人深省的警句。很难相信,我们其实并不认识自己,我们作为个体承载着我们的灵魂,但是完全不知道真实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模样。 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 心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乔哈利窗,它被认为是“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 1.四个板块 它分为四个板块:开放我、隐藏我、盲目我、未知我。 开放我:意味着你和别人共同了解自己的部分,这包括了你的身高体重等等信息,这是你最基本的自我信息,也是我们知道的自己。 隐藏我:意味着你心里不愿意被别人知道的秘密,这是心里的秘密花园,你保有的心灵栖息地。 而关于我们自己,竟然还有50%是完全陌生的。就是盲目我和未知我。 盲目我:是外界的他人、朋友在与你相处过程中的感受,也是你自己难以发现的盲区,我们只有通过他人的反馈获得这一部分。 未知我:就是一个谁也不知道的领域,但是你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去找到它,挖掘未知的潜能,让我们看到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2.四个不同自我的作用和能量 当开放我的区域越来越大时,我们内心的认同感也会越强,也就是我们会对自己更加自信、更加坚定。 而隐藏区会让你感到安全、感到舒适。但是如果隐藏我的区域过大,也会影响你与外界世界的交流和链接。 盲目我的探索,会让我们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自己,但是评价不一定都是正面积极的,就像古话里说的“忠言逆耳”,我们很多时候会刻意忽略外界的负面评价,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未知我的寻找,一定是不断的通过自己对其他三个区域额探索发现才能够得到的。因为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通过它我们可以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最后超越自己。
“约哈里窗”是社会学家约瑟夫卢福特和哈里·伊阿那设计的一种交流模型。 根据“约哈里窗”的原理,人自身储存的信息有四种形态;或称其为有同种区域: 其一,开放区,即包括本人和其它人都知道的有关本人的信息; 其二,盲目区,包含其它人了解,而本人却没有意识到(或不了解)的有关本人的信息; 其三,隐藏(蔽)区,包含本人了解,而其它人也不了解的有关本人的信息; 其四,未知区,包含本人不了解,其它人也不了解的有关本人的信息。 4.运用“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方法一朋友如何看你 第一步是,请5个或10个非常了解你的朋友,要他们列出你的优点和缺点。 可以先从好朋友做起,看到底怎么样看你。 如果想进一步客观地评价自己,再请那些你最不喜欢的人列出你的优缺点,也就是让别人做你的镜子,利用别人给你的回馈,帮助你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第二步,你自己也拿出一张纸来,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然后将自己列出的与别人列出的—一比较,便可能产生上表中列出的四种情况。 由“约哈里窗”你也许会发现自己有许多优点,别人并不知道,也可能出现别人认为你的优点,你自己反而不觉得,这样你可进一步了解自己。 同样,你的缺点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形。 方法二通过和自己比较认识自己 写一封给未来自己的信;写一封给过去自己的信
方法三 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说明了古人也懂得内省的重要。我们不仅应该依据他人的态度来观察自己,认识自己,更主要的还应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个体关于自己的情感、定势和信念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知觉自己的内心状态;观察自己的外显行为;观察与这些行为相关的环境。 要处理好这些信息,就需要“内省”。也就是说要认识自己还必须把自己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作为自己注意的对象,对自己已有的心理经验有所认识。 当然,正确的内省必须遵循现行社会中通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普遍的社会文化准则和行为规范,否则,是不可能给自己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的。 青少年在青春期常用的一个方式就是记日记。日记不仅是自我暴露、自我交流的手段,还是白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监督的手段。 “约哈里窗”了解和评价自己,要比从自我观察的材料中分析、评价自己更客观、准确、可靠。 |